由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和上海海事大学教工书法协会联合主办的《在书》书法展将于10月25日至27日在海大艺术馆拉开帷幕。本次展览作品来自多位当代青年书法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展览将现场作品书写与书法展有机结合,特邀参展者在展览现场挥墨,向观众现场展示书法作品的创作过程。展览内容丰富多彩,现场活动更会令人耳目一新,欢迎各位师生届时前往。
柯小刚
柯小刚,1973年生,湖北大冶人,号如之、无竟寓,同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哲学系主任、同济复兴古典书院院长,著有《海德格尔与黑格尔时间思想比较研究》(2004年)、《在兹:错位中的天命发生》(2007年)、《思想的起兴》(2007年)、《道学导论(外篇)》(2010年)、《古典文教的现代新命》(2012年)、《心术与笔法:虞世南笔髓论注及书画讲稿》(2016年)、《生命的默化:当代社会的古典教育》(即出)等,编有《儒学与古典学评论(第一辑)》(2012年)、《诗经、诗教与中西古典诗学》(2016年)等,译有《黑格尔:之前与之后》(2005年)、《尼各马可伦理学义疏》(2012年)等。
柯小刚作品
燕凯,字翕如,1977年生于河北保定。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学博士,同济大学中国哲学博士后。上海海事大学徐悲鸿艺术学院讲师。著有《视觉与神遇:书法形神问题的展开》
燕凯作品
丘新巧,号未堂,一九八五年生,广东新丰人。武汉大学文学学士,哲学硕士,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博士,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讲师。著有《书法:18个关键词》(合著),《姿势的诗学:日常书写与书法的起源》。
丘新巧作品
陈亦刚,1974年生于江西赣州,兴趣与经历驳杂。先后读过物理、美术史、书论等专业,中央美院书法理论博士毕业。教过中学和大学,做过设计师、插画师、摄影师。现工作生活在大理。
陈亦刚作品
鹿芸薇作品
陈漫之,本名陈志伟,河北丰润人。自幼随父亲学画,先后师从赵逢明先生、锺正山先生。现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攻读诗学画论与美术史专业博士学位,导师范曾先生。著有《陈漫之书画集》、旧体诗集《枣庵诗存》。
陈漫之作品
庄子借孔子之口告诫颜回的“听之以气”是“在书”的箴言。在书之人在听,观书之人也在听。像舞者一样,在书的眼睛和耳朵长在指尖。“听之以气”既不是以耳听风,也不是以心听声,而是以气听气。在书之时丧我,只有一团气,寂然善感,虚以待物。此时此刻,以气感气,以笔生笔,以形化形,以寂合寂,以心写心,以书在书,岂不快哉?夫复何求!
书是一个整体,它同时是书籍,写作,书写和文字。书法属于这大写的书,我把它看做是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像它是我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那样。正如卡夫卡说,如果我不写作,生命便会被一只无情的手推出生活之外,书法也通过生活而为自己正名。让书法成为我们的道路——我们行走于世上所凭借的那一管柔毫,同时正是我们的心灵本身。
不是在书写,就是在去书写的路上——我真希望自己能够如此专一的投入到书写之中。念兹在兹,心无旁骛,该有多么好!可惜我总是玩会儿这个,玩会儿那个。
然而,在书,作为一种理想之境,如手指指向当下之月。当书写与生活浑然无间,一言一行、一茶一饭,都或许能曲径通幽,迈向伟大的书写道统。
在书作为一场特殊的书法展,它不止静静地展示作品,更呈现作品的整个诞生过程。
这是一个动态的场,我们正在书写。如果临帖,往复之间,我们试图体贴古人,激活经典,去接通那遥远而近在,鲜活而隐微的消息。如果创作,“欲书先散怀抱,恣情任性,然后书之。”
这是一个敞开的场。作为观者,你见证了这场书写,更参与其中,“见其挥运之时”,也在一点一画的舞动中化身书写者。
这是一个共在的场。书者和观者借着书写,消融了彼此,进入同一律动。此刻,会感到生命的状态似乎散发着一层光晕,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
此时在做什么?在书,在观,或者在思,在默。在书,其中的过程到底是怎样的?此时,目向笔端,笔向纸上,而心向何处?书写的当儿,就像踏足人迹罕至的林间,带着一种探索中的期待,寻觅中的小心,一种发现中的喜悦。一条路渐渐显现出来,还有一片青苔,一汪泉水,一片落叶,一声鸟鸣……在书、在唱,或者在做一样活计,是否皆是在一种期待中,却又在一种不期而遇中。在书,所不同的,只是手上衔这一枝秀笔。